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绿色通道 生命通道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20年9月3日清晨7时许,我院知名外科专家、80岁高龄的李乃卿教授突然出现持续胸痛伴大汗、喘憋,由普外科姜涛大夫护送就诊于我院急诊,心电图结果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科立刻启动我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通知CCU。心血管一区张立晶主任、高群医师2分钟内到急诊科会诊,根据症状和心电图的典型表现,明确了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此时,李老已出现了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全身湿冷,即心源性休克的前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张立晶主任、史晓光主任、王广主任立即与家属沟通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向院领导、医务处进行了汇报。

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要治疗方法,也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最重要手段。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启动了导管室,介入团队成员全部到位。院领导高度重视,王显院长强调尽一切可能救治李乃卿教授,保护中医文化传承。叶永安书记、林谦副院长、丁治国副院长亲临导管室指导救治。术中造影结果显示:三支病变,前降支近段100%闭塞,可见大量血栓影。根据指南推荐原则,立即开通梗死相关的前降支。在导丝通过病变后,仍判断为重度血栓符合,故即刻进行血栓抽吸。两次抽吸后,前向血流恢复TIMI3级血流,胸痛、胸闷等症状均消失,血压、心率平稳。虽仍有60%残余狭窄,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原则就是血流恢复3级。依据治疗原则结束手术,回CCU继续药物治疗。随后心血管二区、三区的潘国忠主任、陈步星主任从通州赶到导管室,讨论后一致认为介入及时、有效,并对后续治疗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病变只用了42分钟,完美地诠释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原则,展现了我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的畅通和高效,体现出急诊科与心内科的无缝对接。


WeChat Screenshot_20200928101818.png


及时、成功的PCI手术只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对于80岁高龄、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的李乃卿教授来说,术后治疗、护理更是改善预后的重中之重。李老高龄、心肌坏死面积大,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经常发作痛风,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林谦副院长发挥中医药优势,当天根据李老舌脉,辨证后开出了中药处方,并每天到CCU查房,调整处方;同时CCU的全体医生、护士严格遵循治疗指南,结合李老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治疗方案,全程给予全方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即综合管理,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李老由于心肌坏死面积大,在心肌修复期心功能一度明显下降,CCU医护人员24小时守病床旁,密切观察着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史晓光主任带领的外科团队心系老主任,照顾老主任一日三餐,缓解了李老因疫情期间家属不能探视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在中医药治疗的巨大优势下,经过16个昼夜的精心救护,李老一天天好转,心功能逐渐恢复,血压、血糖都控制良好,出院继续康复治疗。正是因为在心肌梗死的超早期(发病2小时内)及时开通了血管,成功抑制了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术后又尽早开始了中药治疗,中西并重,使李老没有出现恶性并发症,在出院时心肌收缩力已基本恢复到心梗之前水平。


WeChat Screenshot_20200928101858.png


我院心内科自2010年开通了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制定了一套标准化、无缝隙的救治流程,并有一支随时待命,技术过硬的救治团队。在院领导、医务处的支持下,承担了全院心血管急危重症的会诊和抢救工作,并为手术科室保驾护航。365天全天候开放会诊绿色通道,急会诊、抢救病人随叫随到,从未拖延、拒收病人,抢救成功率超过80%,其中包括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DIC等危重病人。据北京市卫健委统计,2019年我科绿色通道接收急诊胸痛患者从入医院大门到介入开通血管(D2B)的平均时间为55分钟,低于北京市中位数72分钟,且无一例死亡,在北京市医院排名第9(中医医院第一)。2020 年虽受疫情影响,收治病人程序相对严格,而且患者存在恐慌心理,延迟到医院就医,平均D2B时间略有延长至59分钟,但在北京市仍位于前列,这是由于我科针对疫情制定了完善的疫情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和应急预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的抗疫精神将激励我们心血管一区的全体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潘熠

          审核:张立晶

于国泳

审阅: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