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 >>师承教育

教育教学

室站介绍

田徳禄

字号: + - 14

田德禄,男,1938年4月生,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生,师承董建华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

1963年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留校,在内科一线从事医教研工作,东直门医院脾胃科为国家211工程重点科室,田德禄教授系主要负责人之一,主管教学工作。1983年始担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附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研究室主任,直至2007年退休,长达24年之久。现任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消化科学术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博士后指导老师。

目前的临床工作主要集中于脾胃科门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每周3个门诊,平均20-30人次/半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外地病人约占总病人数的1/2,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一、学术思想技术经验及传承情况

(一)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在医疗实践中,结合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带教,对消化内科重点疾病进行了系统探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诊治方法。(1)如胃肠疾病的诊治,继承了中医传统理论和老师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慢性胃炎的虚实转化,尤其CAG癌前病变中医病机的认识,从《景岳全书》关于虚痞的纯虚观点转变为本虚标实,进行系统的阐述和临床观察,提出甘平养胃,结合理气、活血、解毒、清化、消痰的治疗方法,并在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进行研究,取得良好效果。(2)对消化性溃疡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以内镜所见视为中医望诊的延伸,加以利用,充实了辨证依据,提出“内疡”的观点,并制定了“从疡论治”的理法方药,用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本病,在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得到肯定的显著疗效,与西药疗效相似。(3)在酒精性疾病的诊治中,最先开辟国内系统研究的工作,经多年的理论整理、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按照酒精损伤胃肠、脑、胰腺、肝和肾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法,尤其对肝纤维化的发病特点,制定了调补肝、脾、肾的治疗途径,并以滋水清肝饮为基础进行化裁,重点观察了益母草的治疗作用。这些疾病的观察采用盲法和大量病例,并在试验研究中印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由于社会的进步,人民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增大,饮食结构的改变,饮酒过量和肥甘厚味的增多,疾病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临床上胃肠疾病中胃肠蕴热和肝胃郁热增多,越发突出。从第四批带徒过程中提出清降理论治疗胃肠疾病的观点,并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得到认可,有待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自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24年以来,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的教学,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健全和完善了一整套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临床带教、考核考试等的量化要求。在国内及海峡两岸交流中得到好评和认同。教学期间主编刊授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不同版本《中医内科学》8部,尤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21世纪教材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精品教材是全国规划教材,供大江南北各中医院校使用,从2003年到2013年长达10年之久,为全国中医院校教学工作做出贡献。上海教材获得卫生部精品教材一等奖,人卫教材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在教材编写中,对编写体例较先前各个版本有较大改进,在总论中,对当前内科临床中突出的问题,如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因人因时因地等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重新设专题加以阐述。在各论中,各个病证分列了特异性主症,扩大了兼次症,使学生在辨证时,通过抓特异性主症,结合兼次症,参考舌象、脉象,及理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了辨证的准确性。对内科的某些病证进行重新撰写,如鼓胀的分期论治,虚劳进行从新定义和证候划分等,使教材更实用和贴近临床,对内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受到同行赞许和好评。

(二)传承情况

自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24年以来,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将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加以贯彻和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贡献力量,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中医人才。

本人1974年由卫生部主持安排为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从1978年协助董建华教授培养研究生,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生指导老师,共培养博士研究生36名,硕士研究生26名,其中包括现任西苑医院院长、广安门医院消化科主任、东直门医院党委副书记、消化科主任、东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沈阳军区总院消化科主任、北京军区总院中医科主任等人。还有部分研究生在美国、英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培养博士后研究生4名,第三期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北京市中医药星火传承“3+3”工程工作站收徒2名。

在董建华教授的指导下,本人带领研究生完成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董建华教授胃痛、胁痛电脑专家系统》,并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二、学术著作与论文

1、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医内科学》刊授教材,约90万字。

2、贵州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中医内科学》自学教材,约60万字。

3、学苑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英文对照《中医内科学》,供留学生使用,第一稿在翻译过程中丢失,现为第二稿。

4、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医内科学》,约58万字,为全国统编教材(第七版),供本科生使用,主要为北方中医院校使用。

5、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医内科学》供本科生使用,主要为南方中医院校使用,今年经修订已出第二版。

以上几本《中医内科学》已在全国使用近10年,反应良好。上海科技出版社的教材为卫生部精品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6、中国中医药出版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医内科学》,为七年制规划教材,供7年制硕士研究生使用,约120万字。

7、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董建华医学文集》。

8、参编10余部医学著作,如《今日中医内科》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胃肠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9、主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内科学》,供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10、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医药对外教育系列教材《中医内科学》主审,2005年。

11、在全国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篇。

三、科研课题与科研成果

1、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董建华教授胃痛、胁痛电脑专家系统》实际上是在董建华教授指导下,从课题设计、临床验证(在怀柔县中医院)、到论文撰写、课题验收均系本人主持完成,本课题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2、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由本人主持完成,并培养了数名研究生,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国家教委博士点课题《中药慢肝消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及实验研究》,本人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四、参与社会团体活动

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第三届);

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1988-2005);

老年病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1994-2005);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科学会副主任。

在学会年会上及所举办的各类研修班上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使其在国内得到推广,促进本领域学术进步。

从90年代开始任国家中医药局考试中心考试委员会负责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题库及试卷的建立,用于全国医师及助理医师、公务员及香港中医师资格考试,对全行业业务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从1991年始任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直至今日,对国内消化疾病的新药研发与应用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篇: 刘弼臣

下一篇: 武维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