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次青年学者论坛纪要

来源:田劭丹 发布时间:2017-10-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秋阳送爽,丹桂飘香,2017年10月13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次青年学者论坛在美丽的林城贵阳隆重举行。

青年学者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承办,北京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协办。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中医药行业的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刘延华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陈信义教授、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礼明教授、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笑民教授、北京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红教授、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参加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孙伟正教授亲临论坛给予指导,论坛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韩振蕴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华茜副处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薛冬教授、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癌症生物学与肿瘤预防实验室主任沈强教授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全国中医血液科主任等参加会议。

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需求,加强中医优秀青年人才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论坛以“聚焦科研,英领未来”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青年学术带头人以及青年学术骨干从国际科研发展动态、科技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等多角度深层次探讨了当前科研领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寻找差距,共商青年人才式科研发展方向与成长策略。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侯丽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韩振蕴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陈信义教授、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礼明教授先后对论坛的举办亲切致辞并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希望我们每一位青年学者都能在科技发展征途中勇攀高峰,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论坛第一阶段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姜苗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田劭丹副教授主持。首先邀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癌症生物学与肿瘤预防实验室主任沈强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为“国际科研发展动态与技术创新”。沈强教授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入手引申出由此导致的科研思维差异,提出从事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的基本要素与创新原则、需要原则、科学可行原则、对照与均衡原则、随机原则、可重复原则。同时要注重“5星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即有一颗坚定而持续的悬壶救世之心;有一种主动而不断的学习能力;有一份耐得住寂寞而孜孜不倦的追求;有一个注重细节坚持到底的习惯;有一颗平静超然以及淡定对待挫折、失败与成功的心态。沈强教授的报告为青年学者指明了融合中西方思维与行为、强化科研素质与能力的科研创新必由之路。第二位讲者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主鸿鹄副教授,他的报告题目为“复方黄黛片规范化临床研究及设计思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介绍了临床研究类型及适用范围,探讨了如何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查阅文献,寻找灵感,碰撞科研火花,并以复方黄黛片系统研发为例,阐释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科研思路的挖掘与启迪、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数据分析与总结、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展示了如何把中医药研究成果成功推向国际学术舞台。主教授的演讲坚定了青年学者将中医药成果送出国门、推向国际的雄心壮志。

论坛第二阶段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主任孙红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蓝海副教授主持。第三位讲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笑民教授报告题目为“深化科研管理,加强科研人才梯队建设”。王院长站在中医药管理者的角度,为青年学者展示了北京中医医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他指出:完善的基础条件建设可营造良好学科氛围,促进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创建“行业首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智能化综合性中医医院为目标,实现科教兴院、人才兴院、特色兴院。针对目前科研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学科和实验室研究方向需进一步凝炼,突出特色和自身优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和实验室发表论文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最后详细介绍了科研管理体会,建立“研究型”管理团队,以“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思想,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在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探索与实践一套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规范人才引智机制,完善人才保障机制。院长的报告帮助大家提升了科研立项、管理及深层次横纵向沟通与协调方面的能力。第四位讲者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薛冬教授,报告题目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综合评估及生存获益的临床研究”,他以课题申请立项、实施管理、数据分析过程为例,结合自身感受,提出科研培育人才的重要性。总结得出从事科学研究的四大前提:团队之美: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可持续性基于团队的完美协作,个人科研思路的形成是从团队研究基石中获取的,所以要始终学会从团队中借力;了解自己:时常总结、反思,明晰自己的长项及短板,取长补短,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科研思路;不忘本行:即不忘中医之本,溯古循经,夯实中医基础,从临床中发现问题,从中医药中寻求解决方法,用科学方法加以验证,以基础研究阐明机制,就形成了一项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案;永不放弃:科研道路定然曲折,但要坚定目标,能吃苦,不畏挫折,明确方向,深筑基石,必能获得成功。薛书记的报告展示了青年学者如何借助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设定科研发展目标,提升科研能力。

论坛第三阶段为提问与讨论环节,与会青年学者积极踊跃,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气氛热烈的自由发言与交流讨论,并对演讲嘉宾提出了若干问题,专家均给予了耐心解答。

最后,陈信义教授以中医药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成果为例,示范性指导青年学者的临床科研能力和水平。黄礼明教授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并代表老一辈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们对青年学者们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及语重心长的嘱托。

论坛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陈信义教授、侯丽主任率领科室队伍合力筹办,并为所有参会青年学者印制了精美的学者名录。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陈信义教授特别为论坛书写了论坛寄语:“2016年12月国务院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发布,使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又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也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继承和发展中医。因此,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正值大好时机。

 

青年学者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生力军。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全国优秀青年学者高峰论坛是为了打造青年学者质疑争鸣、互动碰撞、自由平等的学术交流平台,并在“聚焦科技、英领未来”核心主题下,聚焦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启迪青年原创思维,激励青年学者创新精神,引领未来中医药科技发展。举办者期待各位青年学者畅所欲言,分享互鉴,扬长补短,协同共进,谱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壮丽篇章,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信义教授代表主办方对青年学者们的学术发展表达了亲切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并激励青年学者砥砺前行,传承古训,发扬国粹,共筑梦想,英领未来,必能振兴中医事业,再创中医辉煌!

撰稿:田劭丹

审稿:侯 丽

图片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