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生
林生,男,1978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首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入选了北京市优秀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杰出人才等。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药药效物质及创新药物研究研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疗效确切、药理作用肯定、药效物质尚不完全明确的一些临床方剂及常用中药为研究对象,坚持重点探索其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2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元胡配伍白芍镇痛药效物质及其有效组分配伍协同增效作用机制的研究;(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元胡和重楼抑制PD-1/PD-L1新型微量强活性成分的发现与功能…
-
李小科
李小科,男, 1984 年 6月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慢性肝胆病、脾胃病。学术成果: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目前在研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奖励1项(第二完成人)。代表性论著:1. Li XK, Zhang MX, Shao FZ, Zhou DQ, Xue JD, Liu TJ, Chi XL, et al. Adefovir Dipivoxil plus Chinese Medicine i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48-Week Trial. Chin J Integr Med 2020;26:330-338.2. Li X, Zhang L, Qiu M, Huang Y, Xiao H, Lu B, Jiang Y, et 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ntecavir to reduce the off-therapy recurrence risk i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
-
高颖
高颖,女, 1963年2月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院长、东直门医院脑病中心主任。荣获首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称号。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学术成果:主要从事中医治疗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课题。“中风病证候诊断及病证结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多学科开展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卒中研究牵头完成国家疑难疾病(脑梗死)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中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
-
闫永吉
闫永吉,男, 1975 年 11月生,博士,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现任泌尿外科主任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西医结合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诊治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代表性论著:(1) 《2022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分篇副主编(2)Yan Y#, Liu X, Li X, Zhou X, Yang C, Tian J, Pu J, Niu X. Effect of fibulin-5 on aldosterone-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ascending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Exp Ther Med. 2021 Aug;22(2):896.(3) Yongji Yan#; Hongfeng Zhang; Chunfan Jiang; Xin Ma; Xueying Zhou; XunTian; Yuping Song; Xu Chen; Liyao Yu; Rui Li; Hongwei Chen; Xin Wang; Ting Liu; Zhaohui He; Hongzhao Li; Human papillomavirus p…
-
赵明镜
赵明镜,女, 1964年 8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执行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气血研究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重点领域为心力衰竭及心衰后认知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等血管重构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学术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6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和面上课题1项,横向课题7项。目前主持在研课题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级3项、部级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41篇。代表性论著:1. Circulating microparticles are associated with plaque burden and cause eNOS uncoupling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
-
王朋
王朋,女, 1976 年 1月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针灸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无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委课题多项,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代表性论著:[1] 基于文献研究的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造模评价方法的研讨,2014年9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 经卵清蛋白致敏过敏性鼻炎模型豚鼠造模方法探讨,临床误诊误治,2012年3月[3] 实施针灸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体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年9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联系邮箱:wp291@163.com
-
祁烁
祁烁,男, 1985年12月生,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院长助理、甲状腺病院院长。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甲状腺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新药研发及机制探索、甲状腺-类器官研究与转化体系、AI for Science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13余项:省部级课题4项,其他课题9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代表性论著:1.(通讯作者, IF=6.055)Yuan J,Qi Shuo*, Zhang X, Lai H, Li X, Xiaoheng C, Li Z, Yao S and Ding Z (2023) Local symptoms of Hashimoto’s thyroid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Front. Endocrinol. 13:1076793. doi: 10.3389/fendo.2022.10767932.(通讯作者, IF=3.005)Yang T, Hao L, Yang X, Luo C, Wang G, Lin Cai C, Qi Shuo*, Li Z. Prognostic value of derived n…
-
王显
王显,男,1965年 5月生,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脉病证益气活血重点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介入心脏病学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等。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5项:国家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现专利成果转化3000万元,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代表性论著:主编《心脉病证风药应用十六讲》(人民卫生出版社)、《心脏病学实践中西医结合卷》、《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
-
林芳冰
林芳冰,女,1978 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师从杜怀棠教授。现任东直门医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及中医师承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北京市级课题1项,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课题研究4项,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3项、校级课题研究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教材、学术著作编写12部。代表性论著:1.浅谈基于方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策略.环球中医药,2015,8(5):557-560,49952.“基于规培、高于规培”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现代中医临床,2022,29(4):69-733.杜怀棠治疗外感与内伤疾病学术特色初探. 环球中医药,2020, 13(9): 1568- 1571…
-
曹克刚
曹克刚,男, 1976 年 10月生,博士,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偏头痛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3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133篇,其中SCI收录8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代表性论著:《中医临床真实世界研究》、《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手册》、《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神经科分册》等。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信息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会长等。联系邮箱:Kgdoctor@sina.com
-
江宇泳
江宇泳,女,医学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肝胆病、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北京市优秀中医药人才、北京卫生系统215高层次人才学术骨干。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诊治研究工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所属二级学科:中医内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的研究代表性学术论著:发表责任作者论文38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1] 实脾建中法治疗慢性肝病合并肠功能障碍。中医学报,2017,32(12): 2380-2382[2]从肺论治黄疸。世界中西…
-
聂波
聂波,女,1977年12月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药理机制研究;中药药效物质质量标准及药物代谢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3项:(1)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课题+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通过激活PPARγ募集Tregs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子机制研究。(2) 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分任务+基于“病-证-症关联”的中药药代动力学平台建设及探索性研究。(3)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定量药物代谢组学探讨豨莶草对H9C2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细胞的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心肌保护的药效物质。发表学术论文63篇,其中SCI收录10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要社会兼职: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评审专家,…
-
王洪武
王洪武,男, 1963年 4月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系统肿瘤学术成果及社会兼职:中国现代呼吸介入医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冷冻治疗的开拓者,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的先驱者。曾任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及肿瘤科主任16年、副院长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0年,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呼吸介入前十佳专家,曾获全国优秀呼吸医师称号,获第八届医学家年会“十大医学贡献专家”称号。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协会会长,国际冷冻协会副主席,亚洲冷冻治疗学会主席,国家卫计委呼吸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肺癌诊治一体化平台主任委员,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肿瘤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
-
常静玲
常静玲,女,1970年7月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直门医院人事处处长。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中风后失语理论与实践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2项:国家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19篇,其中SCI收录27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代表性论著:1. Lesion Distribution and Early Changes of Right Hemispher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Aphasia. Fan R, Gao Y, Zhang H, Xin X, Sang F, Tan Z, Zhang B, Li X, Huang X, Li S*, Chang J*. Front Aging Neurosci. 2021 Dec 16;13:632217. doi: 10.3389/fnagi.2021.632217. PMID: 34987373; PMCID: PMC8722470.2. 论“益髓醒神”针刺方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理论内涵[J].常静玲,黄幸,吕天丽,高颖*.世界中医药,2017,12(07):148…
-
孙松朋
孙松朋,男, 1971年2月生,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肛肠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与预防、生命质量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代表性论著:(1)孙松朋,等. 饮食调整和膳食纤维补充治疗慢性便秘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建议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18): 2179-87+214.(2)孙松朋,等.疫情期间常见肛肠疾病处理专家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767-74.(3)孙松朋, 等. 中文版SF-36量表应用于肛肠良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 25(5): 497-505,12.主要社会兼职:北京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固脱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
-
李月廷
李月廷,男,医学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师从祝学光教授。海淀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内镜保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胆石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常委,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学会肝胆胰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手术技艺研究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甲状腺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华疝和…
-
柴立民
柴立民,男,1974年7月生,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引用基础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2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毒损髓脉”探讨补肾生血解毒法调控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免疫应答网络的作用机制》(2)2015年度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第二批科研专项:《益气活血解毒方药有效组分调控类风湿关节炎T细胞分化及靶向细胞免疫损伤的作用机制》发表学术论文公开发表论文10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3篇,第一或通讯作者27篇;发表SCI收录论文19篇,第一或通讯作者9篇(合计IF>20);出版学术专著5部:副主编3部、参编2部。代表性论著:1. Jingwei Zhou, Xue Li, …, Limin Chai. Chinese Herbal Formula, Modified Danggui BuxueTang, Attenuat…
-
田劭丹
田劭丹,女,1977年12月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血液病学后备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难治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性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重点领域:以调平学术思想为指导,运用平调理论从基础到临床,对肺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女性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病等及其相关并发症进行深入研究,实现防治管理一体化。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2项:国家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参与申请专利2项。代表性论著:[1]益血生胶囊基于肾主骨生髓化血理论治疗贫血的临床实践[2]胰腺癌全程中医论治思路[3]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特色与优势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
-
谢颖桢
谢颖桢,女, 1965年12月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名医传承与方法学研究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学术成果:目前主持在研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0项,省部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0项。共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7项;主持北京市级课题3项,参与北京市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授权发明专利0项。代表性论著:1、《王永炎院士神经内科病症实验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者)2、译著《最新临床头痛治疗学》(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译者)3、《血管性痴呆现代中医临床与研究》(人卫出版社,编委)。主要社会兼职: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王永…
-
李国艳
李国艳,女,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业务专长:针灸与ERAS,器官保护。擅长老年及危重患者的手术麻醉。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1项:青年教师项目+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免疫及临床预后的影响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代表性论著:1 Guoyan Li, Shuqin Li, Lixin An, Baoguo Wang. Electroacupuncture (EA) alleviated intraoperative immunosuppres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pratentorial craniotomy.Acupuncture in medicine.2013;1:51-56.2 Guoyan Li,Yong Jiao. PARP inhibitor PJ34 ameliorates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duced by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through i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a rat model.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