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开新局】最美逆行,团结担当——呼吸科一病区驻院青年医护突击队的五天五夜
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习近平同志
2021年11月11日,一个普通的清晨。
阳光缓缓的钻出黑暗的云翳,街头的早点摊飘出阵阵炸油条的香气,整座城市渐渐地流动了起来。我们的医护人员和病人们或在美丽的梦中、或在启程的晨光里、或在出门前正与爱人和孩子拥抱、或在值班室整整齐齐的写着交班记录。
直到,电话铃响起。
“新冠确诊患者曾在东城院区就诊,东直门医院东城院区及国际部停诊,全院封闭管理”这一消息由东直门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科一区主任班承钧一一通知到科室每位成员。同时,东直门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王洪武,大内科副主任、呼吸中心副主任张立山,呼吸中心副主任邹珩迅速在线召开全科疫情防控及稳定运行会议。
东直门医院呼吸中心底蕴深厚,许许多多呼吸系统急危重症、肿瘤、气管食管瘘的患者慕名前往这个以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武维屏教授和著名呼吸介入专家王洪武教授为核心的科室进行中西医全面治疗。全院封闭管理期间,呼吸科一区共滞留43位病人。在这个群体中,有扑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却戴着气切套管的四岁小朋友;有笑容灿烂唱着嘹亮军歌,却因反复大气道肉芽瘢痕狭窄需要气管镜下扩张气道的年轻人;有热爱钢琴歌剧拉丁语,却因饱受肺小结节困扰寻求氩氦刀治疗的中年人;有与终日陪护的爱人深情地微笑凝视,却因肺恶性肿瘤需要化疗结合中医整体治疗的中老年人;还有与恶性肿瘤顽强搏斗、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且定期气管镜滴药吸引深部痰的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因为疾病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留在了东直门呼吸科一区。
为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呼吸科一区所有非高风险的医护人员在王洪武、班承钧的征召下,迅速组建2批青年突击队,首批由程淼副主任医师带队,队员包括王林洋主治医师、周翠主治医师、刘瑞芬主治医师、王明哲医师组成;第二批由吴华阳副主任医师带队,队员包括黄茂主治医师、杨冰主治医师、孙凯医师组成。首批青年突击队2011年11月11日进入病区封闭管理,完成病区内各项工作。呼吸科一区病房和呼吸综合病房还组成了一支由谭玲主管护师、王璐主管护师、段科平主管护师、孙娜护师、杨蓉护师、李萌护士、唐芳护士、钱城护士、王鹏飞护士、贾璐彤护士、蒋岳彤护士、张瑞芸护士、韩文霏护师、成改萍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王洪武、张立山、班承钧、关秋红、于维霞因疫情社区隔离的中西医知名专家每天实时线上查房,连线指导急诊危重患者气管镜手术。在院领导、科室领导及多个部门的支持下,科室的疫情防控、三级医师查房、医嘱处理等工作井井有条。
“病人严重喘憋,躁动,血氧持续下降不能维持!” 由于在院患者病情危重、疑难、复杂,此类情况时时发生,一次次考验着这支队伍的综合救治能力。医护人员飞跑的步伐,如同一声声急迫的战鼓。在手术室、麻醉科的全力支持下,呼吸科一区在院全体医护人员组成应急气管镜小组。无论是痰阻气道,还是瘢痕狭窄;无论是肉芽增生,还是声门闭锁,这一个个吞噬生命的魔鬼在小组成员的通力配合下逃之夭夭,在王洪武、邹珩、班承钧的全程视频指导下烟消云散。有一位气管插管后瘢痕狭窄、肉芽增生的患者,突发喘憋、烦躁、大汗出,血氧下降至70%,生命岌岌可危。紧急准备手术相关设备,联络麻醉科、手术室后,应急气管镜小组将患者安全转运至手术室,迅速行全麻下硬质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后,患者喘憋情况明显好转,间段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情况下血氧波动在98-100%之间。还有一位气道内肿瘤患者突然出现喘憋,左肺不张。应急气管镜小组在与麻醉科、手术室充分高效沟通后,行硬质气管镜下检查。该患者Y型支架置入术后,支架下缘出现坏死、肉芽及分泌物,完全阻塞左下叶支气管,造成左肺不张。经二氧化碳冷冻,清除肉芽并充分吸引分泌物,廓清气道后患者喘憋明显减轻,血氧恢复至97-100%之间。
自11月10日起,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一区医护团队共计完成全区所有人员核酸检测3次,三级医师查房5次,日常查房5次,急诊气管镜手术7台,清创、换药、吸痰、中医特色操作、静脉输液、抽血等操作不计其数。同时参与并协助多个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守护一方安宁。在这五天五夜里,每一位患者的大事小情都被呼吸科一区医护团队,这一支勇于担当、团结奋进的队伍用爱心、耐心稳稳的捧住。
晨光微曦,城市恢复了忙碌,又一个平凡的清晨来临。阳光拂过东直门医院的金字招牌,迎接着每一个满怀希望的患者及家属。小朋友忽闪着大眼睛,抱着最爱的芭比娃娃;青年人点点头,抚摸着自己心爱的,写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皮箱;中年人微笑着,感受着现在的幸福和未来的温暖;老人微微颔首,用自己宽厚的大手用力的挥舞着生命的力量。以武维屏、王洪武为代表的东直门呼吸人依然忙碌,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这一波澜壮阔的事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