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
——伟大建党精神系列研究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概念及其内容,深刻揭示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内在联系,为在新征程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宽广深邃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孕育精神。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根本依据。伟大建党精神是基于党的一大召开这一特定事件的概括凝练,也是对党的一大召开前后丰富实践的集中反映。同时,整个建党实践又与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命运、伟大民族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邃的历史纵深感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思想渊源。
(一)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文明,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清朝政府腐败统治,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苦难深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对于近代中国情势,可用“五个两”来说明。第一个是“两大压迫”:帝国主义的压迫、封建主义的压迫;第二个是“两半社会”: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个是“两大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第一对矛盾是主要矛盾;第四是“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第五个是“两大目标”: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归结起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应对空前民族危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拿出各种方案,进行各种尝试。20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中国又处于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一方面,退无可退,因为腐朽的专制体制已失去人心;另一方面,进无可进,按照西方模式建立的民国乱象丛生,更可悲的是西方世界陷入战乱,“偶像”坍塌,“神话”破产。何去何从,历史面临新的选择,时代呼唤新的思想,人民期盼新的组织。
把伟大建党精神置于近代中国背景下来理解,才能更好弄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选择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才能更好弄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才能更好弄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为实现理想、践行初心而英勇斗争,才能更好弄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需要永葆忠诚无私的精神品格。
(二)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依据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在苦闷和黑暗中探索中国出路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希望和曙光。李大钊敏锐地发现,俄国革命代表“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他大胆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为反对西方列强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北洋政府卖国行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真正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更大范围传播。时人评论说:“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在“问题”与“主义”争论中,在批判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等思潮过程中,党的先驱们厘清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他们走出书斋、走向大众,启迪民智、组织群众,进而组建新型政党。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8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上海率先建立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此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以及法国、日本等地党组织也陆续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成立后,举办外国语学社,招募、培养党的骨干;组织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为思想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创办《共产党》月刊,介绍国际共产主义和各国共产党情况;领导成立第一个工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推动工人、青年运动发展。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党的早期组织的成立、新思想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一大召开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和旅日党组织的代表,齐聚上海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完成全部议程。党的一大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从五四运动到党的一大召开,从北大红楼到上海石库门再到嘉兴红船,从北京、上海、长沙等国内城市到法国、日本等海外地区,一大批先进分子经过艰苦努力、冲破重重阻挠,完成了建党大业。伟大建党精神的提炼突破一时、一地、一事的局限,从更大时空范围全面反映伟大建党历程,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三)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
《共产党宣言》宣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代替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决心把“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发出了致力于人民大众解放、达到美好境界的呼声。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实现理想、捍卫信仰、造福人民的抱负,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才能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哺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进而滋养了伟大建党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中,我们可以读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情,读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读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读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读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勇毅。
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得到完美结合和充分展现,有力支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大厦。
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伟大建党精神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内涵,合在一起又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既反映出建党时期的精神风貌,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总体特征。伟大建党精神贯通理论主张与实践指向,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建设的最新成果,从源头上完善了党的精神谱系构成要素。
(一)知行意情的有机统一
人类活动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特点,即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指向一定目标的主体活动。所以,知是行的基础和先导。“知是行之始”,但不必然造成相应的行,只有真正按照知的导向行动,才是“知之成”。以行践知,肯定会遇到各种障碍,所以,没有强大意志,行可能就半途而废;此外,没有对所从事志业发自内心的激情、热爱和坚守,行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伟大建党精神所包含的四句话分别对应知、行、意、情,并且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集中体现的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知的内涵。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和推求,中国先进分子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掌握了唯物史观,认识到“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还指明了人类社会前进方向,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远大理想,打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定名为“共产党”,就在于旗帜鲜明地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集中体现的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行的内涵。有了先进理论,还必须把“批判的武器”转变为“武器的批判”;有了远大理想,还必须脚踏实地,探索出实现理想的现实路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在思考和探索如何立足中国实际、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路径。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仅一年后,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结合。党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际作为中彰显了真理的力量、理想的价值。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集中体现的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意的内涵。据统计,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50多名党员中,绝大部分拥有当时较高的学历、丰厚的收入,绝大多数的家境也处于中上水平。然而,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放弃体面的职业、优渥的生活,投身到建立共产党和民族救亡的伟业之中。面对“过激主义”的诋毁,他们英勇无畏、机智灵活,克服各种障碍,保证党得以顺利成立。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的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情的内涵。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对民族的深沉热爱和强烈责任。面对“风雨如晦、黑夜如磐”的残酷,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痛心疾首,产生了拯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渴望。面对“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乱,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没有一个“强固精密”、团结统一的政党,就不能带领人民走出危局、走向光明。
从知、行、意、情结合的角度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前进方向,具有根本导向和激励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在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践中实现远大理想,这就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必然要求敢于斗争、善于创造、不畏牺牲,因此必须做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而要做到前面三点,则必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始终做到赤胆忠心、我将无我。
(二)党的鲜明品格的综合映射
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反映了建党时期的精神特质,而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总体精神特质,蕴含着党的理论、理想、性质、宗旨、价值、原则,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品格。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灵魂和旗帜。在这个前提下,牢牢植根中国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显示出思想伟力。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品格。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反观近代中国的其他政治力量,其政治主张要么流于纸上谈兵,要么无疾而终。孙中山就曾在辛亥革命后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溯夫吾党之初心,本以救国救种为志,……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火益热,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原因何在?孙中山一语中的:“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正所谓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品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胜利就要斗争,要斗争就会有牺牲。中国共产党是意志力最坚硬、最不怕牺牲的政党,英勇斗争、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始终是其鲜明符号和显著象征。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付出的巨大牺牲,世所罕见。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又一批优秀党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矗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要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磨砺意志、增强本领。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德,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位标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决同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行径作斗争,同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行为作斗争,同侵害人民利益的消极腐败作斗争,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以强大组织力保证强大战斗力,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和爱戴。
百年大党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总源头和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生动展示和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客观世界、引领伟大变革的精神结晶。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写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也必将激励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一)百年奋进的力量之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全党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宣告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全党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全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和历史性跨越,宣告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全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伟大实践锻造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这种“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生动说明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力量,充分证明了“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至理名言。
(二)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
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长期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构建起各具特色而又本质相通的各种革命精神,共同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革命精神诞生于不同时代,有的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如抗战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疫精神;有的以重要事件发生地命名,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有的以英雄模范人物命名,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这些精神无不体现出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展开和丰富呈现。从这个意义上看,伟大建党精神与后来的各种革命精神是“源”与“流”、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起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一起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三)奋进新征程的宝贵财富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关键是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落脚在开新局。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实现,中国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目标已经确立,蓝图已经绘就,布局已经落子。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永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血脉代代赓续。
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信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实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引领伟大事业迈上更高境界。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扭住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高品质生活,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收入等三大差别,不断纾解住房、教育、医疗等三大压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高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节点,却不是终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严密组织体系,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内生活,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历史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未来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面向未来,伟大建党精神必将激励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在历史赓续中助力历史前行,在时代演绎中注入时代内涵。伟大建党精神历久弥新,也将在新征程中演绎出更丰富的形态,释放出更强大的力量。
(执笔人:曾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