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星移斗换首义事 立业建功垂青史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在八一南昌起义的队伍中,一批从上海大学走出的优秀师生,参与组织和发动起义,有的担任起义部队师、团、营、连党代表和军事主官,有的从事宣传、财政等工作,以青春之火直击血雨腥风,用热血之躯谱写壮丽诗篇,可谓“星移斗换首义事,立业建功垂青史”。
石破天惊第一枪八一洪流绽芳华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发祥地、红色高等教育机构的开创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沪筹划创办和领导的上海大学,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石破天惊第一枪,八一洪流绽芳华。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23000多人,留下姓名的有1063人。其中,已知有35人为上海大学师生,包括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张太雷、高语罕、梅龚斌、向浒等教师以及李硕勋、李逸民、阳翰笙、贺昌、蒋如琮、曾延生等学生。
参与领导和发动起义——
上海大学创办之初,李大钊推荐邓中夏担任总务长,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1923年夏,恽代英应邓中夏之邀,担任社会学系教授。1924年8月,张太雷、彭述之、李达、蒋光慈等被聘为社会学系教授。
1927年7月19日,邓中夏与李立三一起抵达九江,参与筹划南昌起义,后奉周恩来命令于7月26日返回武汉,将起义的详细计划报告党中央。8月1日,恽代英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任前敌委员会委员。
参与领导和发动八一南昌起义的,还有上海大学学生贺昌。1923年9月,贺昌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927年7月,贺昌被周恩来指定为前敌军委委员,与聂荣臻、颜昌颐一起提前赶到九江,联络起义部队,开展起义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他与聂荣臻一起在第11军25师中工作。
从事政治和军事工作——
20世纪20年代,马列主义的教学、反帝斗争的实践、平民夜校的开办、五卅运动的洗礼让上海大学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政治工作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中,军政治部以及师、团、营、连各级党代表和指导员中都有上海大学的师生。
比如,罗髫渔任总政治部组织处处长、第11军政治部代主任,梁伯隆任第11军政治部秘书,李硕勋、阳翰笙分别担任第11军两个主力师的党代表,陈子坚任24师政治部主任,等等。
同时,还有一批上大学生担任军事主官。比如,许继慎任第11军24师72团团长,杨溥泉在起义过程中升任第20军2师5团团长。
在革命委员会中从事各项工作——
刘峻山曾任中共江西区委书记,曾延生曾任中共九江地委书记,南昌起义时均为革命委员会下属粮秣委员会成员,积极开展地方工作,为部队筹措粮草物资。
罗石冰是江西吉安第一个党组织的创建者、“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当时任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委员;高语罕、盛幼宣到南昌后在革命委员会担任秘书,秘书长为吴玉章。
此外,还有一批上海大学师生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来到江西,南昌起义时参与地方支援工作。比如,吴振鹏1925年就读于上海大学,1926年底被派往九江工作,南昌起义时任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发动团员青年和群众捐款捐物,后于1933年在南京牺牲,年仅27岁。
心系山河家园志在救国图强
在八一南昌起义前后,上海大学师生心系山河家园、志在救国图强,经历了革命洗礼,振奋了革命斗志,更深入、更广泛地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
第一,进步青年的灯塔,革命干部的摇篮。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校之一。以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施存统、萧楚女、沈雁冰、田汉、蒋光慈等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教授”,在课堂内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还担任《前锋》《向导》《中国青年》等党团刊物主编,编印教材、出版丛书,使上海大学成为近代上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东南革命最高学府”。
同时,上海大学师生还参与了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山东、海南、福建、陕西等地早期党组织的建设,很多地方的第一个党支部是上海大学学生返乡后建立的。
北伐前后,广东、江西、湖北等地急需大批干部,党团组织紧急选派了一批上海大学师生。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曹渊、二营营长许继慎,都曾就读于上海大学。
第二,一手拿笔杆子,一手拿枪杆子。
五卅运动以来,上海大学师生积极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在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建立了功勋。
上海大学是五卅运动的策源地,上海大学师生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郭伯和、顾作霖、林钧分任闸北、杨树浦和沪东、南市指挥。起义胜利后,侯绍裘、林钧、何洛被选为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林钧任秘书长。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革命青年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在黄埔军校的创办中,上海大学一批师生如邵力子、恽代英、萧楚女、高语罕、张秋人、安体诚、施存统、阳翰笙、罗髫渔等,被抽调参加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
上海大学还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时的上海考点,许继慎、曹渊、杨溥泉、徐石麟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向黄埔军校的。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上大师生中,程锡简、向浒、周文在、周大根、吴维中、李逸民等人都在黄埔军校深造过。
秋收起义时,在起义部队和湖南地方党组织中,也有上海大学学生的身影。
比如,何挺颖参加了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不朽井冈英雄,千古人民功臣”。
又如,龚际飞在进行秋收起义准备工作时不幸被捕,在长沙英勇就义,年仅24岁。
第三,赓续红色基因,矢志接续奋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大学一度被国民党军警查封。但在思想伟力、信仰伟力的指引、激励下,上海大学师生走向广阔的战斗天地,走到工人和农民中去,描绘出激情澎湃的历史长卷。
他们中,有英勇牺牲的烈士,有一流的政治家、学者、作家、剧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等,充分践行了“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生动展现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
(作者分别为上海大学副教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解放日报)
- 上一篇: 【学党史】《红旗颂》:国歌音符的延续
- 下一篇: 【学党史】陈修良:弱女化神龙 金陵翻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