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院办
【医疗动态】一次援疆行,一生爱洛情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医师张福侠援疆事迹实录
2021年3月26日,作为北京市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中的一员,带着院领导的嘱托与期望,带着同事、朋友美好的祝愿,经过九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于27日凌晨,平安抵达美丽的新疆和田市洛浦县,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疆医疗之行。
洛浦,新疆和田地区这个有三十万人口的小县城,对我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初来洛浦时,因和北京存在时差的问题,新疆风沙、干燥的气候,加之刚刚产后5个月,身体虚弱,刚到当地就出现了“水土不服”。在工作队领导和队友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下,身体一天天逐渐恢复,我逐渐克服了扬沙、干燥气候的不适,渐渐适应了这里的清真饮食。在遥远的新疆,我和朝夕相处的医疗队同事成了最好的“战友”。
我所工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洛浦医院是洛浦县当地最大的公立医院。抵达洛浦后,经过一天的休息,周一早上我们集体到医院进行报到,医院为我们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站在庄严的国旗下,听着嘹亮的国歌在耳畔响起,内心充满了激动。从这一刻起,我的援洛工作正式开启。
鉴于我来自北京三甲中医院的针灸科,医院安排我在中医科病房工作。中医科是医院非常受当地百姓欢迎的一个特色科室,病区设立在内科楼四楼,由病区,治疗区,理疗区,推拿手法区,蒸药区,中药泡洗区组成。设有12间病房,49张病床,医护人员总共25人。和田是关节炎、脊椎病的多发区、高发区,因此中医科治疗病种主要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疼痛类疾病为主,同时兼有面神经麻痹,脑中风恢复期,月经不调等内科及妇科杂病。通过科室负责人刘娟护士长的介绍及与中医科同事交流,我了解到,中医科建立于2015年,因成立时间较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临床医师底子薄,年轻化,缺乏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尚不够充分、中药使用率相对偏低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的考验。对于我来讲,困难固然存在,同时近三年来医院骨伤科五区王泽茂、齐峰两位老师为中医科的帮扶所做的贡献,为我顺利的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在心中立下了这一年的工作目标:通过规范化指导、带教,让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能够真正的留下来,真正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中医中药、针灸在临床中的作用,为当地百姓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早晨9点50分是中医科病房交班的时间,交班完毕后,我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查看新入院的病人,制定适合的诊疗方案,为临床中疑难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为患者开具中药,指导针灸师的操作,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带教住院医师,讲解新的中医操作技术,为院内其它科室进行会诊等,一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病房里住院的患者大多为维族老乡,他们只会讲维吾尔语,在和病人进行病情交流时,需要科室同事的翻译。一开始对于这种不顺畅的交流还有些不习惯,随着每天和维族老乡的接触,渐渐习惯了用眼神和手势去交流,也学会和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句。临床中时常会遇到很多疼痛非常严重的病人,他们在讲述自己病情的时候,时常会难过的流下眼泪,每当见到这种情形,我的内心都不是滋味。每当遇到疑难病例,我都会仔细的询问病史和治疗经过,详细记录当前的症状,仔细进行诊查,辨证分析,并认真的思考,用心的为患者进行治疗。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在中医科负责人刘娟护士长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援洛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为了能让更多的患者接受穴位埋线治疗,科室在现有有限的空间里,特意为我安排出一间专门用来操作穴位埋线的治疗室,并配备了紫外线消毒设备。根据中医科病房疾病的特点,我为科室制定了优势病种的诊疗常规,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常规。先后开展了穴位微创埋线、毫针刺、皮内针、腹针、头针、梅花针叩刺、刺络拔罐、刮痧、走罐、药罐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将它们应用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痛、月经病、面瘫、脑中风、失眠等疾病的治疗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大大提高。在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我将东直门医院特色的“微针强通技术”引入到疼痛类疾病的治疗中,很多患者在治疗即刻疼痛即得到迅速的缓解。疼痛缓解了,我从患者的脸上重新看到了笑容,再次见到我他们会热情的点头示意,讲一长串我听不懂的感激的话,或者用蹩脚的汉语说“谢谢”, 维族老乡善良淳朴的性格每天都在感染着我。我在朴实的言语中,每天都在收获着感动。
时间过得好快,转瞬一月已过,虽然与孩子们远隔两地,错失了一些与她们共同成长的机会。有遗憾,却不曾后悔。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援洛工作中。这一段特殊的援疆经历也将会是我人生经历中最美好的回忆,我爱新疆,我爱洛浦。
文:张福侠
审核:逯 俭
赵国凤
刘丽娟
审阅:张耀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