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学党史 悟思想】成渝铁路: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

字号: + - 14

6月2日,初夏的重庆天气有一些湿热。

大渡口区重庆工业博物馆,被喻为“镇馆之宝”的8000匹马力蒸汽机静静地躺在馆内醒目的位置。一位80岁的老人正在向一群大学生讲解它的光辉历史:“别小瞧这台机器,它可是成功轧出新中国第一根重轨——中华式38公斤重轨,我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成渝铁路就是由它铺就而成!”

在新中国工业史上,8000匹马力蒸汽机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见证了成渝铁路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西南人民盼这条铁路,盼了近半个世纪,也没见着一寸铁轨。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带领劳动人民只用两年就完成了铁路通车。成渝铁路,全程505公里,它的建设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拉开了新中国恢复经济建设的序幕,被称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

迎难而上

要圆川渝人民的出山梦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在铁路建成之前,仅有长江水系和崇山峻岭中的羊肠小道与外界联通。修铁路、通火车,是川渝人民的梦想。

成渝铁路的修建计划由来已久。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上书奏请自办川汉铁路,成渝铁路为其西段。川蜀民众踊跃认股。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转而卖给英、法等国。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由此爆发,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索。

后来,国民政府重启成渝铁路,但直到新中国成立,成渝线依旧只是地图上的一条虚线,川渝人民的出山梦依旧遥远。

中国共产党没有让人民继续等待。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西南局进驻重庆。邓小平在西南局扩大会议上,正式作出了“兴建成渝铁路,造船修建码头”的重要决策。

“当时,修筑成渝铁路的计划受到不少人的质疑。”重庆市档案馆副馆长唐润明告诉记者,有人说,西南刚刚解放,地方秩序还很乱,国家经济相当困难,哪有什么力量修铁路。

邓小平指出:“我们还面临着很大困难,不可能百废俱兴,我们只好集中力量办一两件事。现在中央批准我们修成渝铁路了,这对西南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成渝铁路一开工,不但可以带动四川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以争取人心,稳定人心,给人民带来希望。四川人民渴望40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自力更生

一步步筑起传奇之路

1950年3月,西南铁路工程局在重庆嘉陵新村成立。4月,第一批工程人员分赴工地沿线,按铁道部的部颁标准重新对成渝铁路进行勘测。6月,成渝铁路开始动工。

今年89岁高龄的成渝铁路建设者孙贻荪对开工当天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当他坐在开工仪式现场时才知道自己是被派来修铁路的。这一修,就是两年时间。

“我担任见习团参谋,上午半天参加劳动,下午半天协调各项工作。”孙贻荪回忆,那个时候修建铁路,没有大型机械,修路全靠钢钎、二锤和自制的炸药。修建铁路前期,每顿饭几乎都只能吃南瓜,后来领导批准补贴,每人每天补贴1角8分钱,这才能隔三差五吃到一顿肉。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难的。最令部队烦恼的是,不时有土匪来骚扰。

“我们军队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边剿匪一边筑路。”孙贻荪记得,一次他们在重庆泥壁沱修路,正干得汗流浃背,民工跑来报告有上百号土匪前来,他们立即调集火力打退土匪。

当时,铺路需要100多万根枕木,全川人民发起捐献枕木的热潮,铁路沿线人民将香樟、楠木等名贵木材都捐献出来。一些老人甚至将自己的寿材也锯成枕木送到工地,有的农民将木材抬到工地后,不留姓名、不等收款就走了。

修建铁路,钢轨又从哪里来?当时唯一具有钢轨生产能力的第29兵工厂(后改名101厂,即后来的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攻坚克难、艰苦创业,让一台从英国购入辗转来到重庆的8000匹马力蒸汽机带动轧钢机、轧辊车床等设备,经过几个月反复试验、摸索,成功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长12.5米的重轨,同时也确保了成渝铁路从钢轨到螺栓,全部是“中国造”。

依靠人民

军民一心两年时间完工通车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宣布正式开通。“8万多人,从成都火车北站广场排到了人民北路,火车汽笛响起的时候,大家高声鼓掌欢呼。”那一天,孙贻荪拿着相机,在通车仪式主席台上见证了这一幕。

成渝铁路能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设施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修建完成,广大军民功不可没。

“整个修建过程,先后有3万军工、10万民工参与筑路。”已经100岁高龄的成渝铁路参与建设者罗志云说,正是军民团结一心,日夜奋战,才换来了成渝铁路的建设成果。

“成渝铁路还是一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之路。”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巡视员艾新全说,在成渝铁路修建的过程中,邓小平明确指示:“要学会掌握修路技术,尊重技术人员的指导。对专家大胆使用,让专家有职有权,并在工资待遇上尽量给予从优照顾。”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

兵工专家陈修和在邓小平的邀请下,亲自写了成渝铁路修建建议书,并推荐了70多名留德、留日、留美科技人员,组成了修建成渝铁路的主要技术力量。邓小平亲自点将把在原国民政府交通部任职的萨福均聘为总工程师。铁路选线专家蓝田得知了消息,已年过花甲的他亲自勘探线路,使得线路建设缩短23.8公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观点。”艾新全说。

高效通勤

拉开新中国恢复经济建设序幕

从成渝铁路通车的那一天起,成都到重庆的距离缩短了,西南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条铁路带给西南人民的幸福是不可能用数字计算的。”唐润明说,永川的大米用火车运到重庆,运价只有从前的四分之一。永川的煤用火车运到成都,每吨煤价由过去的80万元(旧币)降到25万元左右。内江糖到重庆,运价也减少了三分之二。

成渝铁路的建成,极大地繁荣了沿线经济,方便了沿线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它在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改变西南特别是成渝两地格局的同时,也拉开了新中国恢复经济建设的序幕。

成渝铁路的修建更是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下基础。如今,随着成渝动车、成渝高铁的开通,重庆和成都之间的时空距离已缩短至1个小时,两地的联系更加广泛紧密。

回望历史,成渝铁路在历经数十年的沧桑巨变后依然熠熠生辉,不断密织的路网更是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记者 郭晓静 杨铌紫)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