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学党史 悟思想】百年大党与多党合作

作者:钱振明
字号: + - 14

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政党政治格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和实践与其他政党的合作,多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发挥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的政党政治带来新曙光。清末民初,西方政党观念输入中国,中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纷纷组织政党,全国一度出现300多个(有说600多个)政党和类似政党的政治团体,陷入“政党林立”状态。昙花一现的资产阶级多党竞争,意味着资产阶级多党政治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必须寻求新的政党政治发展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中国政党政治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推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50多名党员的新生政党,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而且是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政党关系,着力推进和谐政党关系的实现,坚持多党合作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原因。

百年历史是一部多党合作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多党合作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对与其他政党的关系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张多党合作。《共产党宣言》明确“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列宁在他领导俄国革命和苏联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同民主政党联盟合作的思想,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同盟军问题。可幸的是,中共二大即提出“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为推动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共二大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国共两党要进行党外合作。中共三大则达成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与国民党党内合作的共识。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形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带来了国民革命的高潮。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并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与中间派别进行合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架构中与其他党派合作的先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真诚合作。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多党合作在协商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的参政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全面拨乱反正,并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纳入政治制度范畴,又将多党合作制度写入宪法,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百年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认识在发展,多党合作的制度在进步,多党合作的实践在深化,中国共产党自身也不断成熟和壮大。

百年伟业反映了多党合作的优势。百年中国,沧桑巨变,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大力量,也体现了多党合作的功能和优势所在。多党合作,是近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力量的基础性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所在。在各个历史时期,多党合作都具有表达不同利益诉求、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以及凝聚共识和汇聚力量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更充分而集中地体现出多党合作制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基本方针的多党合作制度,实现了政治力量的“有机团结”,凝聚了国家发展的持久合力。多党合作制度通过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政治参与,协调利益关系,整合社会力量,从而起到增强社会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各民主党派之间团结合作与平等协商的政党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内耗,使国家政策始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多党合作制度所规定的政党间合作和协商,不仅有利于国家秩序的稳定,而且有利于国家治理的效率和科学。它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有利于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利益纷争而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使国家治理不仅有能力和效率,而且有质量和效益。

新时代多党合作开启新篇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经受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巨大压力,更需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向各民主党派提出希望,要求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这意味着多党合作制度面临新挑战和新任务,多党合作事业要有新发展和新面貌。新时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治理进入新阶段,必须着力把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突出制度建设的作用。多党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决定着能否把相互作用的各种政治力量凝结成一种合力。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要以提高政协履职实效为目的,加强政协制度建设,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保障民主党派以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建议的权利,完善民主党派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的机制,并确保完善的制度能够规范化运行。

将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以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国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并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将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建设。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多党合作的重要主体,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参政党自身建设问题是影响多党合作制度优势展现和效能发挥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体现这项制度的效能,着力点在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主党派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要弘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参政党要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为路径,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有效提升其与参政党地位相匹配,与执政党能力相协调的履职能力,以参政党更好履职实现多党合作制度更高效能。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