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院办
【基层动态】科技处“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会会议记录
会议地点:朝阳苑第一会议室
参会人员:科技处负责人田贵华、李毓龙研究员、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心、脑血管病研究团队和医工交叉智能中医研究团队学术骨干、研究生
为推动学科间相互借鉴交流,促进生命科学新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2021年7月23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科技处邀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毓龙在东直门医院朝阳苑第二会议室进行交叉学科交流报告。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心、脑血管病研究团队和医工交叉智能中医研究团队学术骨干、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交流。报告由东直门医院科技处负责人田贵华主持。
李毓龙就“发展新型遗传编码探针,窥视大脑神经调控变化”将团队研究工作进行了精彩呈现。他指出研究大脑的最大挑战在于脑的高度复杂性,全面总结了几种既往用于检测神经递质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并由此引入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一种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活体动物脑内神经递质受体的新型编码探针。该探针由李毓龙团队独立设计研发,能够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上解析神经系统的复杂功能。同时借助这种先进的工具,可以更全面地探究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特别是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对神经递质释放的调节差异。
李毓龙特别指出,该神经递质追踪工具可用于研究中医针灸或中药对大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为科学解释中医药对重大疾病的防治带来新契机。
李毓龙教授精彩报告现场
会后,田贵华高度称赞李毓龙团队的成果是对中医药发展的极大助力,是实现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客观可视化科学手段,具有极高科学价值和创新意义。她表示中医药要持续发展、迈向世界,不仅要向内挖掘中医药的潜在价值,更要向外吸收不同学科的前沿科学技术和理念,融会贯通,推动中医现代化研究。
李毓龙团队的科学成果以及其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潜在价值使得大家深受鼓舞。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已迈入世界前列,利用高端生信技术揭示中医药科学性前景光明。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真正做到技术为中医所用,而不是中医研究方向盲从于技术手段,值得每个科研人员深入思考。
未来,东直门医院科研处还将时刻关注交叉学科技术领域新动态,举办各种领域的学科交叉相关讲座,借“它山之石”,从中寻找可以打破中医科研发展瓶颈的切入点,切实提升我院科研基础、临床科研的价值和水平。
在场科研人员认真听取报告中
学科间交叉发展是未来医学研究大势所趋,也是促进中医研究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东直门医院科技处将积极关注各学科前沿领域发展现状,为我院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交流平台,共创中医现代化研究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