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建设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2024年总结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2024年总结
在总会领导和支持下,肿瘤专业委员会深入贯彻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发展战略,成功举办系列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推动了学科交叉融合与技术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中西医结合优秀人才,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圆满完成2024年各项工作。
一、举办学术活动
1.1专业委员会年会及继续教育项目
2024年11月举办“2024年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年会暨北京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主题“交叉融合·创新发展”。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薛冬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胡兴胜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洁教授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1.2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组织专家网络或线下授课,邀请美国University of Arkansas for Medical Sciences祝勇教授、美国杜克大学何旭华教授、马来西亚UCSI大学Teo Chiah Shean教授做“恶性肿瘤中西医临床与研究”等系列学术讲座与报告九期,①2024年2月26日Integrative Oncology ;②2024年3月4日Bringing Novel Immunotherapy and CART into the Care of Myeloma Patients;③2024年3月18日Cancer genetics;④2024年4月1日Cancer epigenetics;⑤2024年4月15日 Classification of DLBCL and HGBCL: Current and the Future》;⑥2024年4月29日《Oncology Acupuncture;⑦2024年5月6日 New Therapeutic Developments in Relapsed/Refractory Aggressive B-cell Lymphoma;⑧ 2024年5月20日 Circadian disruption in tumorigenesis;⑨2024年6月3日Small noncoding RNA in tumorigenesis。累计超过1000人专业人员参加活动并交流。
邀请海外专家赴华指导科研教育培训3次,①2023年11月29日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祝勇教授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做题为“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究生物节律与癌症关系”讲座,170余名参会人员积极交流互动。②2024年6月28日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何旭华教授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做题为“血液肿瘤的诊断分类指导精准临床治疗”讲座,150余名参会人员积极交流互动。③2024年9月12日马来西亚UCSI大学有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副校长莫伟雄教授、医学与健康科学院院长谢晓君教授、医学与健康科学院传统与辅助医院部主任张家玄助理教授来华参观访就中医药教育、科研、临床等问题探讨和交流。
二、肿瘤相关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2024年8月8日肿瘤专业委员会承办“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研究结题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讨论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陈信义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侯丽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韩玉洋副秘书长应邀出席会议。来自北京、陕西10余家单位3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韩玉洋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肿瘤专业委员会工作突出,是优秀的专委会,相关工作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的肿瘤防治事业,充分肯定了会议主题内容肿瘤相关性贫血研究的重要意义。侯丽教授汇报课题“北京地区接受三线及以上抗肿瘤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贫血的多中心研究”、中日友好医院李园教授分享“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朱闻捷医师分享病历报告“纠贫之路,重在步阵”、李潇教授从共识的指定方法、CRA发病机制、CRA诊断评估、CRA治疗及CRA预防调护等方面汇报“肿瘤相关性贫血(癌毒血枯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讨论稿”。围绕相关内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曹邦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李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韩磊教授、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郑丽平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丁晓庆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元青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叶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王书学教授、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焦军全教授等与会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对课题总结、成果转化,以及共识如何突出中西医结合、疾病全程管理、西医规范治疗、中医特色疗法、证据推荐级别等给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2024年12月28日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承办“肿瘤相关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讨论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陈信义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侯丽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韩玉洋副秘书长出席会议,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20余家单位、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韩玉洋副秘书长对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以及专委会在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相关性贫血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明确指出关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重要意义,强调了中西医结合诊疗的重要性,对肿瘤相关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工作给予指导,并提出要求,期待通过此次共识的制定与发布为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大会主席朱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中西医结合在肿瘤防治中的重要价值,肯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重视肿瘤相关性贫血诊疗的重要性,期待通过专家们辛勤专业的工作,推出共识,服务临床。大会主席陈信义教授回顾了肿瘤相关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从立项至今的工作历程,并表示肿瘤相关性贫血属于肿瘤、血液学科交叉领域,存在发生率高、治疗率低的问题,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都亟待关注,希望本共识的制定能取得示范性、引领性的成果。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李潇教授汇报“肿瘤相关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从制定方法、CRA发病机制、CRA诊断评估、CRA中西医结合防治、CRA饮食管理等方面汇报讨论稿。讨论环节30余位专家围绕共识的方法、共识的内容,中西医如何更好地有机结合以及共识科学性、准确性、普适性、可推广性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专家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及修改建议对进一步完善、推出以及推广共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义诊及科普宣传
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沈洋于2024年3月19日在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作主题为“八段锦与中医养生”的科普讲座,带领在场的的中老年朋友们练习八段锦,并为社区群众义诊。专家们为居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向他们普及了健康知识和日常保健常识。
2024年4月18日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积极组织活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防癌抗癌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围绕“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李占东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肿瘤预防与中医治未病知识科普”;何婷婷主治医师讲解“中医治未病之宫颈癌的预防”方面的知识。王小腾护师为大家讲解“谷雨节气话养生”,并教给大家春季养生的小秘诀——经络梳的使用方法。孙红主任和王云护士长为患者和家属朋友们赠送“经络梳”,组织患者学习“五线梳头法”,“五线梳头法”可疏通头部督脉、膀胱经和胆经,可以改善脱发和肩颈不适,调理睡眠和新陈代谢。
四、出版教材
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丽教授担任主审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心素质教育创新教材《医患沟通方法及示例》出版。本教材共十个章节,以临床常见沟通任务为抓手,结合肿瘤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常见沟通场景,阐述如何构建访谈框架,如何使用非语言沟通、得体的语言沟通并营造融洽的氛围,促使患者参与以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详细展示了常用沟通技巧和步骤,也借助了心理学原理,通过具体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沟通的原则及方法。该书出版必将极大地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五、经验体会
总结2024年专业委员会工作,主要经验与体会:要牢记办会宗旨,严格执行总会各项规定是分会健康发展和创新精神发挥的关键。专业委员会主要领导要具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和奉献精神,把主要精力用于专业委员会建设与发展之中,不断带领委员们创新前行。建立良好的专业委员会建设机制,分工明确,为委员们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2025年工作计划
肿瘤专业委员会秉承“团结、创新、发展、服务”的宗旨,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继续坚持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依据总会要求以及专业委员会工作安排,拟定2025年初步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术年会
肿瘤专业委员会拟2025年10月在北京召开年度学术会议以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进行最新中西医结合进展交流,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计划参会代表120人。会期一天。
二、共识发布与推广
肿瘤专业委员会拟举办肿瘤相关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共识推广活动,突出中西并重的优势与特色,推动突出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特色,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三、公益性活动
积极参加并开展社会公益性活动,拟组织科普宣教或义诊2-4次,提升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4、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
继续加强中西医在重大疑难疾病领域的协同研究,推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创新成果。通过学术交流、立项课题等活动,推动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2025年0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