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副中心医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六区运用“四味宁舒散”中药热熨,助力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
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肌肉异常紧绷,时而出现阵挛性抽搐,活动时动作迟缓、笨拙,甚至无法完成某些动作;走路出现拖步现象,患侧下肢难以抬高,步伐不稳,有时需要借助助行器。严重痉挛性偏瘫可能导致肢体出现畸形,如手指屈曲、手腕内翻、足下垂等,并且常会因为肌肉僵硬或关节挛缩而感到疼痛。
该病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但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药熨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加热后外敷于患处,利用药物的温热效应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局部症状。这种疗法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历代医籍中也广泛提及药熨法在治疗外伤、疼痛、关节炎等疾病中的应用。
案例分享
近日,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六区收治一位因脑梗死后长期饱受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困扰的60岁女性患者。患者频繁经历患肢痉挛和肌肉疼痛,严重影响了她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通过详细检查后,脑病科六区团队在治疗时为其使用“四味宁舒散”,患者的患肢痉挛和肌肉疼痛显著减少,肌张力明显下降,活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四味宁舒散
四味宁舒散
《四圣心源》记载:“风家肢节挛缩,莫妙于熨法。右半偏枯,用黄芪、茯苓、生姜、附子,左半偏枯,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热熨病处关节”。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六区将此法运用于临床,经系统实践及科研总结,证实其能有效缓解患肢肌张力,改善痉挛症状,舒缓患侧肌肉,故为其组方取名“四味宁舒散”。
用药方法
示意图
1.将这些药材等份打粉装入大小合适的布袋中,通过微波炉加热后外敷于患处,以达到治疗效果。鉴于不同微波炉的参数和型号存在差异,这里不推荐固定的加热时间,而是建议将药熨包加热至35-45℃的温度范围。在加热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加热,以防烫伤。
2.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日1-2次。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建议连续使用一段时间,通常为4-8周。药熨包在家中使用相对便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治疗时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六区团队依托多项科研课题的支持,对“四味宁舒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尽管“四味宁舒散”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但仍需注意其安全性,使用药熨包时应注意避免过热,以免烫伤皮肤,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止治疗。
作者:张家成
编辑:李雨欣
审核:孙 静 刘丽娟
审阅:刘子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