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院办
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金字招牌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讨论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医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2012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下,医院党政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金字招牌,圆满地完成了年度任务,实现了年度目标,医院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重质量,重内涵,重中医特色,坚持医教研全面发展。提出了“改进质量,保障安全,弘扬文化,突出特色”十六字方针,确立了2012年十大任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2012年工作进行总结。
(一)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目前医院有限的空间使发展规模受到严重限制,尽管医院正在进行改扩建规划,但规划、立项和建设尚需时日;而东直门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建设的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定位是中医行业的国家队,其发展刻不容缓;且医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曾涌现出了以秦伯未、董建华和王永炎为代表的名家和院士,铸就了医院既往的辉煌,这对医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心也已经由单纯扩大医院规模向内涵建设转移。凡此种种,都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发展,不能消极等待,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医院的无形资产。
1.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实施品牌战略
实施医院品牌战略,明确品牌定位:主要以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打造中医行业金字招牌为目标。用两句话来代表东直门医院精神:“东南西北寻医问药看中医还是东直门,望闻问切衷中参西求奇效更具仁爱心”。
培育医院品牌,打造名科名医:在对医院各科室中医特色和市场占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的前期发展基础,医院确定了血管性疾病、重要脏器纤维化、慢性疼痛性疾病和重大感染性疾病四大主攻方向,并结合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打造品牌科室。在培育名医方面,采取了宽进宽出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充分发挥老专家传帮带的作用,实施“鼓励一线、突出精英、兼顾各方、保障整体”的激励机制,同时在全院营造尊重专家的氛围。
维护医院品牌,确保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医院品牌培育的同时,要做好医院的品牌维护工作,使医院能够可持续发展。医院品牌维护主要包括品牌诊断、品牌维系和品牌保护。为此,医院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程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实现对医院品牌的诊断;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细化医疗质量考核百分制,以实现对医院品牌的修复和维系;同时对东直门医院相关商标、品牌以及网络域名进行了注册登记,对医院品牌进行了保护。
包装医院品牌,提升社会知名度:针对医院行业知名度较高而社会知名度较低的特点,医院进行了品牌包装,其主要目的是将行业知名度向社会知名度转化,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巩固根据地,加强周边社区支援:本年度,医院与东城社区通过网络直联,实现了化验单的快通车。开始了社区预约挂号,社区患者可以在社区直接预约医院的专家号,方便了社区居民的就诊需求,同时东城区85万居民也成为医院持续发展可以依赖的根据地。
—— 占领制高点,拓展高端医疗市场:主要针对功能社区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在北京市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组部和外交部等部门开设门诊,通过光纤直连,实现在各机关就诊交费,直接到医院取药。不仅扩大了医院的诊疗空间,同时为机关部门提供了中医特色医疗服务,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宣传了东直门医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 多渠道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进行中医科普讲座和宣传。2012年医院组织电视、报纸、期刊采访326人次,人物专访6人,其中北京卫视《养生堂》讲座有8位专家29场次,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讲座有4位专家34场次,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讲座有3位专家。通过组织专家在媒体的科普讲座,不仅提高了居民对中医的了解和认可,也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益树形象,展现医院无私风采:医院多年来把承担公益活动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2012年7月21日,房山区中医院遭受了水灾的重创,医院迅速组织捐款79.95万元,为房山区中医院的灾后重建提供经济帮助和技术支持。2012年8月,组织援藏医疗队赴西藏曲水县,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的体检服务,获得政府和居民的一致好评,并被西藏自治区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公益活动体现了医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气魄,也提升了医院在政府和群众中的形象。
—— 集团化辐射,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医院对口支援的基础上,跳出医院办医院,初步探索出了中医院集团化发展的模式。截止到2012年,已形成了由全国22个省市近50家医院组成的中医医院战略联盟,通过科研合作、医疗资源共享,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了中医行业的发展,使东直门医院的旗帜在全国飘扬。同时也向联盟医院输送了大量中医人才,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以品牌战略实施为契机,促进医院全面快速发展
医院环境形象改善:2012年度,对医院的标牌进行了更新,对医院的网站进行了改版,并投资6000万元对特需门诊、核医学科、门诊药房、住院病房(5个病区)进行了装修,对教学楼进行了加固,对国际医疗部进行了装修,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对外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医院住院楼工程取得了交评、稳评批复,环评正在审批当中,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修改工作基本完成,正在上报立项审批。
医院品牌资产升值: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和行业知名度均得到显著提升。2012年9月医院完成了网站的改版工作,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1000万次,医生微博数280条,在中医行业中名列前茅。同时东直门医院已经成为外地多个政府在京看中医的指定单位,成为包括山东省五莲县在内的多家政府合作单位,医院的社会知名度提升明显。另外,2012年医院接待兄弟单位参观学习300余人次,同时外地进修生逐年增加,2012年接收进修生已达150人。
医院品牌认知度增加:通过对外媒体宣传,对内加强管理,实行百分制考核,实施优质护理,患者对医院品牌的认知度逐步增加,2012年患者随访结果显示,满意度已由原来的78.7%增加到本年度的94.37%。医院复诊患者比例也逐渐增加。反复就诊,亲朋好友推荐到东直门医院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医生的微博数已达9万余条,显示患者对医院的行为忠诚度和感情忠诚度都显著增加。
医院内涵显著提升: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有效的促进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医院的内涵建设得到显著增强。目前,医院有国家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6名,副主任委员12名,秘书长5名;2012年11位专家任昌平区中医院学术带头人,13位专家担任通州区师承活动导师,3位专家担任朝阳区师承活动导师;1人获东城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奖,2人获得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3人获得北京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称号。在打造名科方面,脾胃病科成为继肾病科、脑病科和急诊科之后的第4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5个,北京市中医诊疗中心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同时医院的医疗收入结构优化明显,目前门诊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70%,实现了大门诊小病房的发展目标。门诊高端患者增加,特需门诊数量由2008年的26292人次增加到2012年80968人次。
职工收入明显提高:通过实施医院品牌战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职工收入显著提高,2012年在职职工人(包括合同制员工)年均收入较2008年翻一番,比去年增长了12.74%。离退休人员年均收入达到7万元。
医院品牌效益延伸:在实施医院品牌战略中,品牌的延伸效益显著。例如,与涿州中医院合作,成立东直门医院涿州分院,2011年3月6日正式开业,至2012年底,仅两年时间即实现业务收入达到6131万元,门诊量达到128207人次,赶上地区级医院的水平。再如,2011年与通州区中医院合并,成立东直门医院东区,2012年东区医疗收入达到3.01亿,较2011年增长48.74%。
(二)三位一体,医、教、研全面发展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基本院策就是医教研三位一体,五十多年经验在于此,特色在于此,优势在于此,只有坚持三位一体,医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012年,东直门医院医教研成绩卓著,硕果累累。
1.医疗工作
2012年,针对目前门诊空间环境狭小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满足临床医疗需求,以时间换空间,开设了夜门诊和周六日门诊,为分流就诊患者,开设了综合门诊,月均门诊量6500人次,满足了患者开药检查的需要。为提高取药速度,满足患者服用中药的需要,扩建了中药颗粒剂药房,大大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医疗业务快速发展,2012年,东西两区门诊量达到2447981人次,出院人数达到25130人次,业务总收入达到11.78亿元,平均住院日降至12.3天。中医特色发挥突出,中医四项指标中药处方比和中药收入比分别为68.3%和66%,中药饮片处方比和中药饮片收入比分别为36%和36.6%。
护理队伍建设完成了病区护士长的竞聘,为护理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医院全面推行优质护理工作,成立了医辅中心,把护士的时间还给患者,提高了护理质量。CCU荣获北京市中医护理优秀集体奖。3人评为北京市优秀护士,1人评为北京市中医护理优秀护士长。
2012年5月作为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评审的首批试点单位,以高分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中医院的评审,获北京地区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特别贡献奖。同时,东区也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中医院的评审和复审,正式结束了通州区130万人口无中医三级甲等医院的历史。
2.教学工作
加强教学平台、基础及核心建设:教学基地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平台,医院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成为教育部本科工程——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单位,为临床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教学团队是临床教学工作的基础,医院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目前医院设有19个临床教研室,继中医内科团队成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之后,2012年针灸学教学团队和西医内科学教学团队成为大学优秀教学团队;教学课程和教材是临床教学的核心,继中医内科学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中医儿科学》成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之后,《针灸学》、《中医外科学》、《诊断学基础》和《西医内科学》成为大学精品课程。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8部,自编大学特色教材2部,总主编“十二五”人卫出版社创新系列教材和7本《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教材。
注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生复试的改革,增加了临床操作能力在复试中的比重。2012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43名,博士研究生44名,为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012年度,医院启动了第一届院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活动,共评出6篇优秀博士论文。五年制本科生考研比例逐年增加,2012年已达68%,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2012年学生就业率达到93.7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98.42%,博士就业率100%。
师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院2012年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个,新申报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8个,“3+3”薪火传承室站4个、北京市第四批师承指导老师8名,继承人9名,国家级第五批师承指导老师7名,继承人15名。
学科建设投入继续加大,医院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累计达到9个,同时医院加大了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工作室的支持力度,2012年共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投入共计100万元,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男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5个学科投入共计50万元,用于带动学科建设和促进学术发展。
教学成果突出:2012年在“华佗杯”全国大学生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临床教师组二等奖,学生组三等奖等共10项。在首届“天堰挑战杯”全国中医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中《多功能针灸三维教学模型及软件》获得模型组一等奖,《方剂学助学软件——金牌药剂师》获得软件组二等奖,在此基础上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3.科研工作
以“源于临床、服务临床”作为医院临床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2012年共立项科研项目7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16项中标,30%的中标率”创历史新高,本年度立项科研经费6714.31万元。田金洲教授“补肾化痰法治疗阿尔兹海默病及其应用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2012年,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发表SCI论文34篇,出版专著30余部。
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顺利通过国际SIDCER认证,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研究水平,使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首次拥有了国际身份证。医院还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现场检查”,专业从原来的10个增加到19个,本次资格认定工作将对东直门医院中药临床药理领域发展产生深远的行业影响。
拓展科研合作,面向全国各地兄弟医院开展“东直门医院医疗集团科研合作项目”的招标工作,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医院51项申请书,通过科研处初审、组织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资助22个项目共计43.5万元用于完成医疗集团合作项目。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树立以中医药研究特色、教学、成果转化为目标,加强了实验室目标化的管理, 通过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年度审查,积极参与、协助医院两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并通过了验收。
(三)创先争优,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医院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绩突出,东直门医院党委获得北京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人获“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2人获大学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称号,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评出院级优秀党员67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优秀党务工作者10名,先进民主人士5名。组织建设硕果累累,本年度发展预备党员39人,其中学生党员30人,职工党员9人;转正50人,其中学生党员46人,职工党员4人。党建评估工作卓有成效,对近4年党建工作进行详细梳理,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党建管理制度,提高了党务工作者的水平,促进了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顺利通过党建评估工作。干部培训反响热烈,全体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及科级以上中层干部共107人赴井冈山接受培训,受到心灵洗礼,提高了党员和中层干部的战斗力和执行力。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东直门医院再获年度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称号;3名女职工在大学“我爱我家”为主题的“迎三八,抒情杯”作文比赛活动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三八妇女节,6名女职工获得校级“三八”红旗先进个人称号;工会组织的“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系列活动,在“我的工会,我的家”为主题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届工会精品活动展示”中,共获得5个奖项;2名职工获得校级“医德标兵”,1名职工获得首都教育系统“健康之星”称号。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会议报告再次强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西医并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添注了政策活力;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实施,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为中医事业发展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中医药积极参与医改,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中医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创造了难得的条件;中医药作为医疗资源、科技创新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特色方法在健康服务业潜力巨大;中药材种植可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结合,在生态建设上直接发挥作用等等,都为中医院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赢得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2013年,医改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国家将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大医院的床位周转率,探索通过医保采购、集团采购和价格谈判机制,医保总额控制,使价格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医疗市场将出现新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医院费用增长将受到一定限制,医疗服务行为将面临来自社会各方的严密监督。东直门医院自身基础建设的缺陷也在制约着医院的发展,但作为中医行业的国家队,必须适应医改新政策,克服硬件环境因素对医院发展的不利影响,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国际医疗部的装修完毕和开业运行将成为2013年医院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东区的二期建设也将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面对2013年新的医疗形势,我们要运筹帷幄,从变局中发现优势和机遇,在挑战中历练勇气与智慧,乘势而上,真正做到创新、发展,用我们的不懈努力书写东直门医院发展新篇章。
三、2013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3年基本思路是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患者和职工两个中心,实现两个满意是永远的目标。继续坚持基本院策,医教研三位一体,统筹兼顾。继续坚持人才战略和品牌战略,人才是宝,品牌是金。在硬件设施差的情况下,既要致力于硬件改善,更要在软件内涵上下功夫,软硬兼施,以软补硬。经营战略要做调整,实行四个转移:1)由单纯追求数量向保质量、稳增长、调结构转移,继续优化收入结构和市场结构;2)由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社会效益转移;3)由注重技术提升向注重服务转移;4)由追求有形资产升值向追求品牌资产倍增转移。十六字指导方针是:突出特色,保障安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2013年工作重点包括十个方面:
(一)继续开展“以职工为中心,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主题的科学管理年活动,重点是建立医院全成本控制体系(ERP医院综合运营系统)和绩效考核体系。
通过建立医院全成本控制体系(ERP医院综合运营系统)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成本、预算、物资、资产、绩效、以及人力资源的信息管理,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克服目前高消耗、低效率、分配欠完善、激励欠合理、职工收入偏低等缺点,实现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正确激励,增加收入的目标。
(二)以“突出特色,提高疗效,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发展”为指导思想,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和三级中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院特色优势”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同时开展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安全年”活动,争创“三好一满意”医院。推进东区与本部医疗资源整合,快速提升东区中医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围绕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实施,进一步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在质量上下功夫,把“追求卓越质量”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护理品质,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彰显中医特色。进一步加强抗生素使用监管,控制高值耗材使用,控制医保费用过快增长;继续鼓励医务人员使用中药饮片,促进中药饮片使用比例增加,降低西成药使用比例,优化收入结构;继续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年内对院内应急队伍进行培训演练,提高应急能力;结合医院东区及本部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医疗资源整合,加快人才交流,进一步提升东区服务能力;继续做好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进修医生培养工作。
(三)推进东区、本部基础建设,改善就医空间和环境,加快解决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是本部新病房楼前期拆迁工程和东区二期工程。
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与临床的无缝隙连接;完成医院住院楼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上报工作,争取取得立项及可研批复;力争尽快实施医院药房及病房楼加层改造工程。同时积极组织好四个病区的装修改造工程;积极推动物资设备软件在全院的实施,实现后勤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招标采购流程,统一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确保东区二期建设工程在年内正式开工建设。
(四)加强医院品牌建设,鼓励合作,广交朋友,继续推进东直门医院中医联盟发展,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争取成为全国表率。
在现有东直门医院中医战略联盟的基础上,深化联盟内部合作,以东直门医院为核心,依托医院品牌、人才、技术、学科优势,以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合作为纽带,开展成员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走出去,迎进来,充分发挥中医行业国家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发挥联盟优势,促进共同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成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表率。
(五)围绕“十二五”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整合优质资源,加强多学科合作,加快临床学系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体系建设: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理论与临床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发挥学科辐射作用,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形成专业特色突出的实验教学平台。探索建立适合中医院校学生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多维实验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教材编写,促进临床学系的建设。以整合开发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加强模拟、仿真、虚拟等平台环境及实验教学网络的建设。
实验教学中心的辐射与服务能力建设:始终坚持“厚基础、重开放”的教学理念,继续开展国内外合作,将成熟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及教学体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相结合开展教学工作。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适宜技术基地,利用中心资源优势承担实施研究项目,扩大国际影响。开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继续与同仁堂集团共同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建立长效的产学研教学平台,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专兼结合的临床教师队伍建设:以临床学系建设为平台,以国家级、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加强中医临床课堂教师队伍、中医双语教师队伍、实践技能训练教师队伍与考官队伍建设工作,并将师资队伍培训辐射到各教学医院。改革临床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以及兼职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促进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
(六)围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增加临床研究创新团队,全面提升临床科研水平和转化创新能力。
在原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协作组、教育部创新团队基础上,力争再提升1—2个部、局级优秀研究团队,使之成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高层次中医临床科研人才的培训中心。加大对科研立项、成果、SCI论文的奖励幅度,重点扶持和资助35岁以下青年人才,修订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2013年争取SCI论文数量翻倍,获得市部级科技奖励2项以上,横向引资500万元左右,技术转让(专利)1项以上,专利申请数量3项以上,国家级课题立项保16争20,校级课题立项保持1/3强的比例,联盟内招标1次,中标率提高至50%。
(七)开展师德、医德教育,整顿学风和工作作风,加强中医文化建设。
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借鉴军人文化,把师德、医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文化建设中,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医疗行为准则,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扎实开展“一和三同”活动(和谐医患,同拒红包,同抵回扣,同葆健康),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抵制和预防商业贿赂的自觉性。每季度进行一次患者满意度调查,每次调查结果在医院周会上通报,医院设立投诉举报电话、信箱,广泛听取患者意见,奖罚分明。建立医德档案,接受社会广大患者的监督。
继续整顿学风和工作作风,反对弄虚作假,反对浮夸,反对浪费,反对松懈拖拉;推进领导干部下基层,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解决问题;继续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善于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管理的科学、正确与高效。
(八)创建“平安医院”,营造安全和稳定环境。
分批开展依法执业培训,不同年资、不同科室的医生分批进行,并就典型案例展开讨论,加强一线临床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积极化解疑难及重大纠纷案件,争取把损失降至最低。
继续做好综合治理、消防及治安保卫工作,及时为一线工作提供保障,配合解决纠纷;加强对外来人员及特殊人员的管理、教育;做好职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防患于未然,营造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九)加大学科、专科和人才建设力度,推出名科、名医。
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平台建设,为学科、专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各学科、专科申报新的重点学科、专科。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科、专科内涵建设,稳固学科、专科研究方向,加强各学科、专科与协作共建单位的合作,扩大学科、专科影响力。在资源配置上对重点学科、专科予以倾斜,加强学科、专科建设经费投入及运行管理,制定完善的学科、专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遴选办法,落实学科、专科带头人负责制。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一要充分注重挖掘现有人才潜力,极力为优秀的中青年骨干力量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名老中医帮、传、带的作用;二要引进主干学科的拔尖人才,同时还要注重完善各种激励奖励政策,加速医院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改善办公条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积极探索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为医院培养一批高、精、尖的医学人才,使名医脱颖而出。
(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建和廉政建设。
深入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抓好党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防范警示教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工会、共青团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在医院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创建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为庆祝医院成立五十五周年再创佳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突出特色 ,保障安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抓好十件大事,向管理要效益,向安全要效益,在中医特色上努力,在医疗质量上下功夫,充实教学,发展科技,实现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岁辉煌含笑去,无限春光乘风景。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大力弘扬“博精、诚信、创新、发展”的东直门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2013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