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工交叉,AI机器人助力骨科精准医疗 ——东直门医院骨科中心赴北京交通大学参加智能骨科产学研融合交流会
2021年6月24日,应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伤中心主任徐林教授和骨伤科四区主任穆晓红教授带领团队骨干赵毅医师等一行8人前往该校机器人实验室进行交流合作,并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前沿项目——《基于多模感知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腰椎板精准切削及安全性研究》中期AI机器人合作项目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刘笃信博士后团队
课题组成员刘笃信(清华大学博士后)介绍其团队关于AI机器人研发取得的相关成果及关于本课题医工交叉的前期实验进展,其团队采用新松SR7CL六轴柔性机器人作为切削末端移动平台,并完成了基于位置控制的机器人运动轨迹跟踪。
产学研一体化,三方代表共同探讨,共谋新发展
北京智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邢方亮和总经理刘苳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如何整合、升华临床影像学资料,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三维人体脊柱骨骼及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三维重建,提供数字坐标系和表面光学影像的配准以辅助AI机器人坐标定位及腰椎板切削过程中的精准导航。
《基于多模感知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腰椎板精准切削及安全性研究》属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前沿项目,该项目主持人穆晓红就项目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和下一步的规划给大家做了详细的汇报,明确了下一步实施策略,针对实施过程中大家的问题和疑惑同对方与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并最后给出科学、可行的建议。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郭盛院长带领参观机器人实验室和机械博物馆
会后,徐林、穆晓红团队一行参观了AI机器人研发中心实验室和机械博物馆。徐林表示,骨科手术机器人是机器人中的新秀,其发展水平也体现一个国家医疗创新能力。骨科脊柱相关手术,如脊柱融合术、脊柱截骨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AI机器人的主要作用在于椎板、椎体等精准切削,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目的是致力于将这一高难度的脊柱相关手术精准化、微创化、高效化、智能化,从而促进临床技术发展。
产学研一体化团队大合影
东直门医院骨伤中心长期致力于医工结合科学研究,作为全国产学研一体化联盟主席单位,近20年来,徐林带领团队始终聚焦医学发展前沿,深化创新融合理念。本项目是继“新型神经阈值刺激仪”、“纳米人工骨”、“颈椎人工间盘”之后,东直门医院骨伤中心又一次成功的“医工结合”研究。本次交流会同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智熵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度交流挖掘,是人工智能骨科产学研融合的体现,期待下一步有更多的科研合作和产出。医工结合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期望通过“医工结合”使骨科智能化,通过工科与医科的优势互补,利用大数据,推动医工结合,促进医疗技术新发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东直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东直门医院骨伤中心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为大学和医院的综合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撰稿:赵毅
审核:穆晓红
李文杰
审阅:龚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