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成功举办脊柱健康中医经典精研与外治传承高级研修班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及北京市委人才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北京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落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携手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中医特色技法方药筛选评价推广平台” 课题组与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共同举办 “脊柱健康中医经典精研与外治传承高级研修班”。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张耿惠护士长主持开班仪式,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刘景源教授以视频方式送上祝福,寄语学员积极交流、学有所获。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刘武,在开幕词中强调了此次研修班的重要性,从中医药人才发展战略高度,解读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的政策导向,为本次研修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指明方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国医名师佘继林主任授课 “冯氏捏脊疗法”,指出该疗法通过刺激小儿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区域,运用七大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健脾和胃等显著效果。他表示,此手法看似简单实则要求严格,呼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现代医学研究,在遵循传统精髓前提下探索推广模式,让此绿色疗法惠及更多儿童。
东直门医院王佳琪副主任医师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从真实病例切入讲授捏脊疗法。她围绕疗法原理、核心手法、临床规范及现代研究进展,展现传统外治法的科学内涵与临床价值,为其标准化应用与传承创新指明路径。通过小儿肌性斜颈病例,她演示冯氏捏脊干预过程与效果,印证该疗法在多系统疾病治疗及增强体质方面的优势。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李硕主治医师从脊柱健康与中医药创新发展向大家展开介绍,以针灸科二区为例,讲述了科室目前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发展的三大战略,向大家说明了中西医融合方式下脊柱调形与中医药发展的关联性,让学员不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更对其内涵、原理和实践意义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陈伟主治医师围绕火针疗法临证精要展开深入讲解,系统阐释火针在临床实践中的核心应用场景与禁忌规范,并结合典型病例实证,生动呈现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范畴,为学员在火针疗法的适应症把握与禁忌规避方面提供了重要启发。
东直门医院泌尿外科二区冯营营护士长以“髓海通督,膳养固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施护与精准饮食调养护理”为题。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例,向大家展示如何通过辨证施护的方式,给患者设计最优康复计划,为基层医护人员指出一条道路,拓展了大家对于辨证施护的思路。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张萍副主任医师向大家分享了耳穴的临床应用,详细明了地介绍了与脊柱、神经等相关耳穴的位置及作用,为大家在临床应用上提供了巨大帮助。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李莹莹、李可及王硕三位护师带领各小组学员对于耳穴压丸手法进行了现场实践教学,学员们积极讨论并动手实践。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王佳琪副主任医师代表科室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李仲愚杵针疗法的经典传承授牌仪式,由传承人晋松教授与蒋运兰教授共同主持。
成都中医药大学晋松教授讲授 “杵针疗法 — 中医特色疗法保障大型运动赛事”,阐述关于杵针的理论基础、操作特点及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等功效。他结合临床与服务大型赛事案例,展示了该疗法对运动员的有效作用,为中医特色疗法在重大体育赛事中的应用提供思路与方向。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王佳琪副主任医师讲授了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她深入介绍了这一特色中医外治法的操作要点、适应症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显著效果,突出了其无创、操作便捷、疗效确切的优势,为推广这一特色疗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俞舒丹主治医师分享了“慢性颈痛临床研究的循证设计策略及高质量科研论文撰写指南”,内容从科研论文的讲解展示到如何结合AI来完成文献查阅,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升了大家对于中医科研思路与论文写作的能力。
成都中医药大学蒋运兰教授主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杵针技术在失眠康复中的应用”,她系统阐释了这一非遗疗法的核心特色与技术优势,重点解析其在失眠临床治疗中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为以无创安全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提升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路径。
东直门医院护理部田润溪副主任聚焦国际指南在中医院的临床应用展开专题讲授,以中医护理循证为导向,深度剖析如何科学借鉴国际前沿医学指南精华,结合中医药特色优势,优化中医医院临床诊疗路径与实践模式,为提升中医医疗服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国际化水平,提供了具有循证依据的重要思路。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张耿惠护士长向大家分享了“杵针疗法联合调形理论的脊柱调形临床实践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从理论机制、器具选择、操作方法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杵针在脊柱调形的临床实际应用,并现场为大家示范杵针的操作手法,不仅加深了学员对杵针疗法这一宝贵非遗技法的认识,更清晰地勾勒出其在中医调形治疗上的广阔应用前景。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王丽莎、逯小芳及李莹莹三位护师带领各小组学员对杵针手法进行了现场实践教学,学员们积极讨论并动手实践。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李彦龙主任医师以“调形法与脊神经相关性浅析”为题向大家深入剖析了中医调形技术与人体脊神经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调形法作用于脊柱健康、改善相关病症的独特优势与科学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吴聪英主治医师讲授了腰部调形法,系统介绍了这一中医特色技术的操作要点及其在改善腰部常见病症、维护脊柱健康方面的应用,突出介绍了对于腰部调形较为主要的相关肌肉,为临床应对腰部疾患提供了有效的中医方案。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徐昭主治医师授课“微针强通法脊柱止痛处方”,向大家从基础针灸经络入手,以临床经典案例为载体生动明了地展示了针灸在脊柱相关疾病治疗的优异成果,他介绍了APP辅助选择针刺穴位并邀请学员深入体验,为大家深化针灸治疗脊柱疾病的认知,筑牢了更为深刻的基础。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王鹏主治医师围绕《灵枢经》形气神关系展开分享,阐释以气为枢的经典生命观。他深入剖析这部中医经典中形体、气机、精神三者辩证统一的核心思想,着重解析“气”作为生命活动枢纽的关键地位及其维系形神和谐的作用机制,揭示这一古老智慧对现代健康实践的深刻指导意义。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张福侠副主任医师讲述了“腹型肥胖的中医调形策略—穴位埋线的精准选穴与辨证应用”,系统阐述了运用穴位埋线技术调治腹型肥胖的中医理论与方法,重点强调了精准选穴的核心原则以及根据个体体质、证候进行辨证施治的临床应用要点,为腹部调形提供了特色中医方案。
东直门医院老年医学科朱官印主治医师向大家介绍了“针刺后顶穴区域在调形法中的应用”,系统阐述了后顶穴区域的针刺原理、操作技法及其在整体“调形”治疗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和协同效应,为深化理解与应用中医调形技术提供了新的视角与依据。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刘宁主任讲授 “神经通讯与运动模式(调形与调神)”,从现代神经科学视角阐释神经系统对人体运动模式的调控机制。他融合中医理论,剖析中医调形(矫正形体、优化运动功能)与调神(调节情志、安定心神)对神经状态的协同影响原理,为提升相关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与创新思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景源教授以 “聚焦脊柱健康及中医外治法的运用前景” 为题,结合理论与临床,阐述脊柱健康挑战,肯定针灸、推拿、拔罐、杵针等中医外治法在脊柱疾病防治与康复中的价值,强调其非药物、整体调节优势。他指出,中医外治法在该领域发展空间广阔,将为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健康服务,支撑 “健康中国” 战略,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逯小芳、凌笑及刘海洋三位护师带领各小组学员对温通摩腹法进行了现场实践教学,学员们积极讨论并动手实践。
在培训班圆满落幕之际,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刘宁主任致闭幕辞。他首先向远道而来的学员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他充分肯定了学员们三天来的学习热情与投入,相信大家在此次培训中都学有所获。展望未来,刘宁主任向全体学员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在本次培训结束后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持续保持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表示,以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为纽带搭建的学术平台,将持续汇聚中医外治领域智慧;他强调,凝聚集体智慧与力量,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对于实现将中医外治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并积极“走向国际化”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致辞既为培训画上句点,更以学科发展全局视角,为中医外治领域的长远发展锚定方向。
作者:徐 昭
编辑:于嵩洋
审核:刘 宁 刘丽娟
审阅:刘子旺